路桥隧 - 免费·分享·共赢

标题: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洞穴的成因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仁侠浪子    时间: 2007-7-12 01:13
标题: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洞穴的成因研究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洞穴的成因研究

李喜安  彭建兵  郑书彦  陈志新  田安家 

摘 要:通过野外调查统计手段对黄土高原黄土洞穴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洞穴形成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地层厚度、土性、构造、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和气候条件等,其中黄土地层的土性、厚度及其空间组合形式和形态构成了形成黄土洞穴的物质基础.不同深度的黄土洞穴,其形成的主控因素不同,表层黄土洞穴多为生物成因,浅层黄土洞穴主要与黄土地层抗水蚀能力的垂直分异以及浅层的各种节理裂隙有关,中层黄土洞穴主要与节理裂隙有关,深层及极深层黄土洞穴与构造节理直接相关.
关键词:黄土高原;黄土洞穴;成因;地质灾害;水土流失
分类号:U416.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1-0712(2005)11-0142-05

A Study on Origin of Loess Caves in Loessal Plateau

LI Xi-an  PENG Jian-bing  ZHENG Shu-yan  CHEN Zhi-xin  TIAN An-jia 



基金项目:交通部西部重点交通建设科技攻关项目:2001 318 812 13
作者单位:李喜安(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专业实验室,成都市,610059;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市,710054) 
     彭建兵(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市,710054) 
     郑书彦(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市,710054) 
     陈志新(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西安市,710054) 
     田安家(山西省运城市禹都大道214地质队,运城市,044000) 

参考文献:

[1]李喜安.黄土暗穴的成因及其公路工程灾害效应研究[D].长安大学,2004.
[2]王斌科.土壤的洞穴侵蚀研究综述[J].土壤学进展,1989,(1).
[3]M L Fuller.Some Unusual Erosion Feature in the Loess of China. Geogl. Rew., 1922,12.
[4]W W Rubey.Gullies in the Great Plains Fomed by Sinking of Ground.Am J.Sci., 1928.
[5]罗来兴.划分晋西陕北陇东黄土区域沟谷的地貌类型[J].地理学报,1956,22(3).
[6]杨怀仁,等.山西南部黄土地形发育和地形区划[J].地理学报,1957,23(1).
[7]朱显谟,等.黄土区的洞穴侵蚀[J].黄河建设,1958,3.
[8]陈传康.陇东南部黄土地形类型及其发育规律[J].地理学报,1956,22(3).
[9]陈永宗.黄土陷穴的成因及其危害[J].地理学资料,1958,(3).
[10]J Thorp.Geography of Soils in China. Natural Geological Survey of China, 1936.
[11]J E Flether.Piping, Trans. AGU, 1954, 35(2).
[12]J C Newman.J.Soil Cons. N.S.W.,1957,(13).
[13]P G Downes. J.Soil and water Cons. 1962,(17).
[14]王景明,卜臣.黄土喀斯特与水土流失灾害[J].中国水土保持,1990, 3(3).
[15]王斌科.引起洞穴侵蚀的主要因素的探索[J].水土保持学报,1989,3(3).
[16]王斌科,朱显谟,唐克丽.黄土高原的洞穴侵蚀及防治[A].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集刊[C].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17]李喜安,彭建兵,陈志新,等. 湿陷性黄土地区土壤洞穴侵蚀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2003,10(2).
[18]陕西省地质矿产局第二水文地质队.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6.


收稿日期:2005年6月13日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25日

黄土高原地区黄土洞穴的成因研究.pdf

202.68 KB, 下载次数: 644






欢迎光临 路桥隧 - 免费·分享·共赢 (http://luqiaosu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