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高效的工作习惯
在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许多新毕业的学生问我,在企业里面要想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工作习惯是什么?我觉得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难回答,人生成功的方式有好多种,企业里面认可的好的工作习惯也非常多,而且是因企业而异的。我考虑下来,觉得至少有一个工作习惯是不同企业都非常看重的——保持高效率的工作习惯。
如果泛泛谈谈高效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能说出很多。我们这里关注的是日常工作
中高效的体现形式。
快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是考验我们效率的最重要指标,所谓感同身受,人都是迷信亲身经历的,领导评价一个员工效率的高低,你在与他直接交往过程中的表现往往会起主导作用。所以一定要重视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争取用最快的时间完成它。这是对一个职业人最基本的要求,但你千万不要以为这很简单,事实上企业里面大多数人的工作效率并没有取得领导的认可。
这里面部分员工固有的工作节奏跟不上领导的思维发展的速度是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而言上司往往都是工作相对熟练、效率相对高的员工发展而来的,因而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来衡量一项工作完成时间,会比我们实际的工作时间短一些,我们在工作的过程中总觉得领导的要求比较高,就是这个道理。对此,没有好的办法,只能去更多的历练,提高能力与效率。
而在这个历练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自己的要求,工作上多付出,来弥补效率的不足。领导评价我们的效率时使用的标准是片面的,他们看的往往是工作在何时之前完成的,而不是真正看在这项工作上用了多少时间。而绝大多数工作其实都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缓冲的余地—它们往往都可以跨一个或几个工作日,有的甚至跨一个周末。这其中的每一个晚上与周末都是我们提高“效率”的宝贵资源。刚工作时,我电脑打字的速度非常慢,而那时我要负责好多的文字工作,起草总结报告、撰写会议记录什么的,这一类的工作,我最怕要求当天交差了,而只要其中跨一个晚上,我都会把它完成,有时我甚至工作到凌晨,那时是我一生中工作最辛苦的时候,也是我收获最丰富的时候,我大量技艺性的工作技能就是在那个时期建立的。在我掌管一个部门、一个公司的时候,大清早赶到公司上班时偶尔也能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发现一份工作报告或设计方案,我往往会很感动,我知道这份报告的背后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欣赏这样炮制出来的效率,他比严格意义上的效率本身更令我珍惜。
效率不高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员工对工作的准备不足,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平时不予以足够多的关注,考虑得太少,一旦接到任务就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整理从头建立工作的思路与方法,收集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与材料,这是一个完整的摸索过程,其中就会有许多方法和渠道是行不通的,需要重复演练的等,这都需要时间与精力,最终就会影响工作的效率。在工作过程中我也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经过大量的努力临近出结果了,但最后往往会出现点意外什么的,让自己前功尽弃,我甚至有一个阶段都怀疑是不是自己运气不好,失败老与自己相伴随,有时都跟上司说了,什么时候可以出成果了,结果到时候只能说没走通,要到下个工作间区继续做啊,觉得很没面子。仔细分析一下,也就释然了,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平时准备不足,对该项工作了解得太少,不能把握它的规律,所以才会老觉得在关键时候掉链子。此后我要求自己一定要了解工作职责的各项内容,多观察,多思考,成为这个模块里面的专家,争取各项工作想到领导的前面,把握主动权。这样操作下来效果是相当明显的,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成了自己所负责工作的专家,甚至在领导布置工作的时候,能与他交换看法了,这时我的工作效率就得到了领导的全面认可,能有空间对工作进行自我管理了。
提高工作效率还要解决一个思想问题,许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没有准时提交工作成果,并不是不能准时把工作而完成,而是我们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下属在办公室里整天瞎忙,但分不清轻重缓急,领导把工作布置下去了,到时候看看没动静,过问一下,不得了,忘了。领导碰见这样的事情是最恼火的,常常会生出这样的下属是最不可栽培的念头。而员工也觉得很冤,自己整天在忙里忙外的也没闲着,要不是事情多了,你那点事能不给你办么?说到这里,我觉得就已经不是一个能力问题了,对这样的员工而言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个观念——与领导打交道无小事,件件要优先。这看上去似乎有点唯上的味道,一切围着领导转。但世俗的东西并不一定就是落后的东西,它能存在说明有它的道理。从私的角度来说,这能让领导放心,从而产生好感,为以后的发展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从公的角度上讲,这里有个局部和整体的关系问题。领导看工作的着眼点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公司,而下属看工作的着眼点要小好多,这种时候必然要求从大局出发,局部服从整体,把自己的工作纳入整个公司运转的链条上去,推动公司的发展。而如果忙着去经营自己那份责任田,耽误了公司的正常经营,你那块做得再好也不值得鼓励的。我原先有一个下属,是负责网络管理的。当时我们接到有关主管部门的通知,我们网站上有部分内容表述不符合有关管理规定,要限期整改,我就把这项工作布置给他了,并向他申明了该工作的重要性。结果到期一看,没改。我非常生气,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改得怎么样了。他说在联系一个外面单位制作,但工程太小,不容易找到单位,而公司在进行局域网改造,没有精力去兼顾。我说,“网页不改动,行业管理部门找到公司把门都给封了,你把局域网改造了给谁用啊?”那网管也是个刚毕业不多久的大学生,我也就没有深责备他,要他立即与服务器托管的企业联系,把网站先封掉。结果到了下午四点多了,网站依旧安然无恙,我问他为什么还没有办理,他说对方电话打不通,下班前再联系一下。我觉得事情再这样下去要麻烦了,让他立即放下手头所有工作,赶紧打电话联系,如果再联系不上,立即亲自去对方公司一趟,不管找谁都要把这个网站给停了。事后我跟他进行了一次非常严厉的谈话,向他描述了事情的重要性,他表示很理解,说如果我一开始就把这些向它阐述得这么详细,他会准时把工作完成的。我给他指出,这种想法是有害的,许多工作的重要性是要自己去悟的,也没有人告诉我这件工作有多重要,但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必须有这样的敏感性;再者领导和下属一般都存在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限于时间与沟通渠道,领导很难把这些背景资料向下属一一交代,在这样的情况下,下属必须树立领导安排工作必须及时完成的观念,只要这个做到了,即使不考虑领导的因素,仅靠下属的努力,也能保证不暴露出这个脆弱的指挥链中隐藏的矛盾。
我对自己的工作效率一直非常关注,看过好多书,想过好多办法来管理自己工作效率,实践下来我觉得“日清日高”就非常有效率。“日清日高”是海尔集团推行的管理工具,我在工作的过程中,根据工作的实际需要自己设计了“日清日高”表格,由于是自我管理,所以表格非常简单,主要就是记录当天完成的各项工作,当天发生的失误,当天未完成的工作,下个工作日的工作计划等几个栏目。逐渐习惯了后,我甚至表格都不用了,每天下班后在笔记本上按照上面的思路去写一下就是了。由于长期坚持,每天四五分钟就够了,效果相当好。它能促使我对每天的工作进行计划,防止遗漏关键的工作,而且它还提醒我要注意工作效率,当日事当日毕,我觉得它对我的影响比我读过的许多大部头管理著作还要大。
要提高办每一件具体事情的效率就是个系统工程了,我们可以从树立一个好的精神风貌开始。办事情要干练,不要拖泥带水,注意给大家一个职业人的形象。有些小的技巧对改善一个人的作风也很有效。我在高中时曾经读到一篇文章,说如果我们加快走路速度的25%,能增强我们的自信心。于是我就开始尝试,后来我走路的速度非常快,虽然不知道我的自信心提高了没有,但我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在走过的企业里我给大家的印象是行色匆匆,处理事情干脆利落,对工作投入很高。由此可见,一些外在的东西确实是可以影响到我们内在的行事方式的。根据我的观察,工作效率比较低的人,往往是一些对工作、对生活比较挑剔的人、比较冷漠的人,如果一个员工两眼无神,常常发呆,走神,他的效率是不会很高的,如果我们从这些方面着手解决问题,我们的工作效率自然而然地就能得到提升。
(五)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
有一个成功的公式是这样的:
热情×思维方式×能力=工作成果
其中,热情是第一位的,也是日后全部工作成果的原动力。思维方式是第二位的,因为它决定你会把自己的才华和精力奉献给哪一个领域的工作,决定你走哪一条路。能力是
第三位的,而工作能力实际上是随着经验而来的。工作热情相对感性化一些,跟你个人的成长历程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思维方式最终取决于一个人的个人素质,大部分是靠后天学来的,是学而知之的东西。所以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也就成了我们形成个体差异的重要手段。
社会职业很多,与之对应的思维方式种类也很多,所以很难概括地说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是对的,什么样的是优秀的。但对于盼望早日脱颖而出的新人而言,相信以下几点是会有帮助的:
第一,要学会站在整体的高度上看问题。一个德国管理学家曾经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个人看见三个泥瓦匠在干活,就问他们在干什么,他得到了三个回答。第一个说,我在砌砖头;第二个挺起身,非常自豪地说,我是全国最好泥瓦匠;第三个说,我在盖大教堂。他们三个人的回答,正好代表了企业中三种人的心态。第一种人就是赚工资养家糊口的那种,我们身边充斥着这样的人,也就不必多说了。第二种人则是非常麻烦的一种,他们往往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面非常优秀,但要命的是他们陶醉于自己的领域,拒绝考虑所有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从而既狂妄自大,而又非常虚弱,非常难合作。第三种人,他能够准确知道自己工作的最终意义,从而将自己的劳动有机地结合到其他人的劳动中去,实现一个辉煌的目标,这样的人是企业最可珍重的人才。新人在企业里就是要学做第三个泥瓦匠,从部门、企业的高度上去看问题。要知道,看问题的高度将决定着我们的层次。如果一个技术人员只关心自己开发的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那么他也只能做点技术开发实务工作;而他一旦能开始考虑这个产品能给公司带来的多少利润、能否与公司其他产品形成一个良好体系、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能有什么贡献、公司设备与工人生产技能配套问题如何解决等问题时,他就站到了一个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高度了。在我们这个因为细致的工作分工而相互割裂的世界,迫切需要能从整体角度工作的人,从个人的角度,他们是最优秀的下属,从部门的角度,他们是工作的黏合剂。坚持用这样的眼光看问题,对于新人快速走上领导的位置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第二条,要学会用领导的思维方式看问题。对待同一件事情优秀的思维方式可能是唯一的,但正确的思维方式却不一定是共同的。企业里面做事情最终遵循的思维方式一般都是上司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所做的事情不符合上司的口味,他们往往会要求我们去调整,那时我们得付出更多的劳动,花费更多的时间。所以我们要注意去观察、学习上司的思维方式,减少与他的摩擦。
第三条,要有利润、成本观念。企业里面绝大多数人用自己的工作是否符合别人提出的要求作为评判自己工作的标准,他们心里有一本厚厚的圣经,每天还在不停地增加页数,他们每天都在忙于观察、记诵这些标准,然后战战兢兢地去执行这些标准。如果有一天我们能从这些标准中跳出来回头看一看,却会发现我们所接受的标准概括起来却往往是很简单。如同武侠小说中所言,无招胜有招,许多的标准,归结到最后往往都是那几条原则的阐释与延伸。成本、利润观念必定是这几条原则中的重要部分。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组织,它所有的行为最终无一不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所以我们职业人只要坚持从这个观念出发来解决问题,工作就不会出现大的的偏差。
第四条,要学会团结大家去做工作。这是现代企业最流行的管理观念。作为一个多人组成的共同体,现代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如何去调动更多的人一起去努力。罗宾逊式的孤胆英雄在现代社会的钢铁从林中已经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一个人再狠,他顶多也只是一匹独狼,而如果他能学会去做一个狼王,他的价值就相当于一个狼群。所以要学会看到其他人对工作的贡献与重要性,学会调动别人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就拿赚钱来打个最俗的比方,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把每天的时间全部都用上,也就24小时,纵使他每天创造的价值是别人的10倍,他也就相当于30个人创造的价值而已。而他如果能领导60个人一起去为他赚钱,每个人将收入的一半交给他,他就能取得同样的收入,领导120人时收入就会成为2倍……,这样的赚钱方式是没有极限的。这实际上体现的是领导的内涵:指挥别人去完成工作。做一个打工仔和作一个老板的不同就在于是你一个人在做事还是大家在为你做事。学会了团结大家一起工作,离你领导大家一起工作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企业管理的范畴很宽广,处理不同的事情侧重点不同,我们也无法穷尽所有正确思考的原则,我想我们可以简化一下,记住一点也就够了,那就是把公司当作我们自己的产业,把工作当作我们的事业,把同事当作我们自己,然后我们就展开思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