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路桥隧 - 免费·分享·共赢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启左侧

躬身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创新“路桥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1-27 18:3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躬身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创新“路桥文化”<BR>                  ——四川路桥集团“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P>

<>                        四川路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孙云 </P>
<>              文化是人类自身进化中创造的文明状态和成果。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迁与进化过程及历史文化的发展,都首先表现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如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明治维新与日本崛起、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等等。可见,文化创新是一切创新和变革的意识准备、动力源泉和价值信念。同样,作为我们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文化大发展,理论大创新,其理论精髓和文化品质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过程,就是一个革故鼎新的过程;与时俱进的方法,就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方法;与时俱进的结果,就是一个除旧布新的结果。因此,创新性是与时俱进的第一特性,也就是“三个代表”的第一特性和第一要求。<BR>                <BR>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都是统一的、一贯的,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统一中不断发展。特别是对于我们路桥集团这种大型传统国有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亟需近谋远虑的重大课题,因为它是我们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形式,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正是我们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四川路桥有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要很好地发扬光大。但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建设企业文化又要特别注重创新。多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我们不断调整企业文化的内容,使之与时代的节拍相吻合,与企业自身发展相协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BR>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路桥文化”的形成<BR>              1、企业文化的涵义:关于企业文化,从广义上讲,它是社会文化的—个子系统,它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因此,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企业以形成最佳的经营管理机制为目的,以人的管理为主体,以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企业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企业管理系统。<BR>              2、“路桥文化”的形成和内容: 存在决定意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形成的。 <BR>            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要生存、要发展,但是客观条件又存在某些制约和困难,为了适应和改变客观环境,就必然产生相应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也只有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化,才能被多数员工所接受,才有强大的生命力,路桥艰苦创业的传统文化就是在路桥人数十年的艰难困苦中铺筑起来的。<BR>              “路可观政”,路桥的历史,实际上是共和国的一个缩影。国家落后,路桥也落后,国家发展,路桥也发展。从共和国诞生到六十年代交通基础建设时期,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为发展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的经济,老的路桥人奋战在川藏公路和三州地区,经历了冒风雪、吃野菜、住帐篷、打土匪、修公路的艰苦岁月;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大批路桥职工又转战大西南,日夜奋战在攀枝花和川云西线公路和成昆铁路上,“蓝天作帐、大地当床”、“白天杠杠压、晚上压杠杠”就是对当时路桥人的真实写照。艰难的环境,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巨大的压力,造就了一代代敢于战天斗地、善于开天辟地、勇于前赴后继的路桥人,形成了“艰苦创业、勤劳朴实、勇于奉献、团结互助”的路桥传统文化,并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 <BR>            1998 年公司改制重组,我担任集团董事长以来,团结班子成员,利用短短 3 <BR>            年时间,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增长,综合实力空前提高,年产值由 3 年前的 6 亿元增加到 30 <BR>            亿,市场占有份额由 10 亿增加到 65 亿,利润水平由亏损 2600 万到每年实现赢利近 2 <BR>            亿,成功地实现了新的跨越,完成了四川路桥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创业”,打败了贫困。<BR>              然而,刚打败贫困的路桥人又陷入了一种比贫困更为可怕的怪圈:面对成绩自我满足、“小富即安”的思想,面对市场压力丧失信心、悲观绝望的念头,面对传统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态度以及自私、自大的现象开始在一些员工中滋生。对此,我们毅然提出了“战胜骄傲自满”、“战胜消极自卑”、“战胜传统陋习”、“战胜自私自利”的“四个战胜”思想和“二次创业”理念,及时调整了路桥人的思维。战胜骄傲自满,就是要目光远大,摒弃井底之蛙的意识,居安思危,注重积累,提倡新时代的艰苦创业;战胜消极自卑,就是要坚定信心,不妄自菲薄,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有必胜的信念;战胜传统陋习,就是要根除因长期野外流动分散施工所容易形成的山头主义、自以为是、小富即安的思想;战胜自私自利,就是要将个人客观存在的私欲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统一。从而逐渐形成了“团结拼搏,敬业爱岗,务实创新,追求一流”的企业精神。<BR>              现在,集团上下已深刻认识到,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是关系企业生存的当务之急。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的聚变环境之中,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作为一种社会需求,已成为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管理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仍沿用传统的文化形态经营企业是不行的,要学会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企业和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面对“西部大开发”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时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路桥作为传统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观念和体制的弊端,阻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及时制定了“一业为主、两翼并举、多元发展”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百年路桥”的宏伟目标,强调以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通过 <BR>            5-10 年努力,完成集团的“二次创业”,实现“总资产上百亿,营业收入达 50 <BR>            亿”的奋斗目标,把公司建成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为公司的发展壮大作了准确的文化概括和战略定位。<BR>            二、优秀管理者团队是路桥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关键  <BR>              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不是客观环境的消极反映。在客观上出现对某种文化需要往往交织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之中,羁绊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之内,因而一开始总是只有少数人首先觉悟,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者。正是由于少数领袖人物和先进分子的示范,启发和带动了企业的其他人,形成了企业新的文化模式。我多次在集团工作会上讲,企业经营管理者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者,也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塑造者。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是企业经营者的文化。我作为四川路桥的第一管理者,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自己的重要职责,时刻担在肩上、挂在心头,深感担子沉重、压力巨大。因此,我比较注重发挥优秀管理者团队的核心作用,这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优秀团队是一个积极合作的、以完成共同的目标为目的、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共同奋斗的精神以及有效的激励、创新精神的组织。企业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发展,都无不打上企业家及其团队的烙印,路桥也不例外。我经常给下属讲,作为第一管理者,应当具备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如果说企业文化就是管理者文化,那么,能够经得住知识经济的挑战,并能始终沿着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去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应当成为我们这些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自觉行为。这几年公司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于风口潮头,关键就在于有一个思想解放、思维敏捷,懂经济、会管理的优秀管理者团队。团队成员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勤政务实,廉洁自律,始终保持着一种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在这个优秀团队内部,不管资力的深浅和职务的大小,大家都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恪尽职守,富有战斗力。这些年,我本人先后被评为“四川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厂长(经理)”、“全国交通系统劳模”,并获得了全国“茅以升桥梁青年奖”和中国青年的最高荣誉——“中国五四青年奖章”等,先后受到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样,集团党委也连续三年被省直工委、省交通厅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集团领导班子连续两届被交通厅评为“开展‘四好’活动成效显著领导班子”。这些年,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个优秀团队引领企业一次次地经受住了市场风浪的考验,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集团公司先后被评为 <BR>            “四川省纳税百强企业”,连续 5 年位居 “全国建设系统经营业绩前 100 位企业”的前列,相继荣获 <BR>            “四川省国有建筑企业最佳效益首强和综合实力首强”,“四川省先进单位”,“中国企业 500 <BR>            强”,为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BR>            三、“以人为本”思想是路桥文化的核心 <BR>              “三个代表”中,无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实施主体和服务对象都是一个字“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以人为本”,凝聚人心,推动企业发展,必须得人心、顺人心、暖人心。这不仅关系到领导者个人的声望和威信,而且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兴衰存亡,“企业即人”,“企”无人则“止”,尤其在改革改制的攻坚阶段,结构、利益面临调整的形势下,更要抓人心,坚决不办伤害职工利益的事,多办、办好对职工负责的事,用真心、热心、爱心赢得职工与企业、与领导者的同心,从而保证集团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多年来,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狠抓“两大工程”:其一,以“提高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关心职工成长成才”为主要内容,狠抓“人心工程”,开发“人心财富”; <BR>            其二, 以“发掘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为主要内容,狠抓“人才工程”。<BR>              首先 <BR>            ,开辟“三个锻炼”用才途径。让优秀年轻干部接受考验。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是我们党培养造就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轻干部只有投身生产一线,投身改革和建设实践,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密切与一线职工的联系,培养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人员。一是坚持下基层锻炼制度。对于刚进入公司的大中专毕业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要安排他们到一线工地锻炼,及时转变他们的思想作风,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同时,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适时安排他们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外学习考察,增强他们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完善交流轮岗锻炼制度,对那些工作经历比较单一或者在一个分子公司任职时间较长的管理干部及时进行交流和轮岗,使他们不断丰富阅历,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提高全面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实行关键岗位锻炼制度。注重给年轻干部压担子,把年轻干部放到分子公司的党政正职、常务副职等关键岗位和急、难、险、重等重要岗位上进行锻炼,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其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BR>            其次,加强“三个素质”成才教育。 小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既要有内在的素质,又要有阳光雨露的滋润。面对每年数百名大中专毕业生以及 3000 <BR>            多位一线青年骨干,我们确立了“公司发展关键靠人才支撑,人才成长重点在企业培养”的观念,加强青年一代的教育培养。从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和社会心理素质三个方面加强培训,坚定政治信念,培育献身精神,激发他们学经济、懂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工作的适应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及时防止和克服他们从学校带来的“娇、骄”二气。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做好日常考察、跟踪考察和综合考察评定工作。<BR>              几年来,集团通过“给权力”、“给舞台”、“给担子”、“给荣誉”等途径,促使人才快速成长,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很多青年技术人员相继获得了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被评为各级劳模、各种先进等。<BR>            四、创新是路桥文化的灵魂<BR>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带来生机,创新意味着活力,创新孕育着发展。创新之于企业,尤其如此,现代企业的真正存在,不仅仅是实物资产的存在,更是文化的存在。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阶段,一个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不管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是不断地积累和扬弃着自己创造出来的企业文化,要么你拥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要么你固守着落后的企业文化。要代表先进企业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这种文化的创新集中反映在管理的创新、环境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上。<BR>              1、 练内功增效益,实施管理创新。<BR>              管理,是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管理文化。管理创新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集团公司始终紧紧扭住管理这一主题不放,不断通过管理的创新,激发企业活力,向管理要效益,靠管理增效益,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发展。首先,加强基础管理。集团结合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通过开展“管理效益年”、“成本控制年”等主题活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实现最大效益。目前已经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符合路桥自身情况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已步入正规化、科学化轨道;其次,加强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针对集团分支机构多、工程项目分散这一现状,逐步做到会计核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的集中化,通过预算调节对下属分支机构的财务活动进行平衡控制,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资金散乱、信息失真和监控不力等财务问题;第三,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项目是集团实现效益和利润的源头,为此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实践,建立和完善了项目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项目风险抵押承包合同制”,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使项目真正成为集团的利润源泉。<BR>              2. <BR>            抓质量求生存,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的生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或者说接受度,对于路桥企业而言,工程质量事关生死存亡与发展,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是我们占领市场的通行证。因此,公司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建立和完善了 <BR>            “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实行 “质量终身责任制“ ;实施和保证了 ISO9002 质量体系的有效运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 “岗位练兵 , <BR>            技术比武“ 活动;在许多项目组织成立了 QC <BR>            课题小组,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施工难题,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集团还根据各公司的专业分工,不断突出自己在高速公路和特大型桥梁施工中的技术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近年来,集团承建的工程合格率 <BR>            100% ,优良率 90% <BR>            以上,一些项目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鲁班奖”和“天府杯”,集团公司被评为“四川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BR>            科技创新必须以一定的投入为前提,这种投入实际上是对企业生存的投资,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集团先后投入 4 <BR>            亿多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购置了大批国际先进水平的路桥施工设备,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技术讲座和操作人员培训班,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努力提高施工质量水平。<BR>              3. 造环境集合力,实施环境创新。<BR>              积极、向上,宽松、高效的环境是企业拓展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集团着重从“五个结合”上切实加强对环境创新工作的组织实施:( <BR>            1 )软硬结合。一方面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加大制度环境、法制环境建设力度;同时着力硬件建设,更新工程设备,改善企业外观形象。( <BR>            2 <BR>            )点面结合。以直管项目为重点,带头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文明班组”、“窗口工程”活动,将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优秀的员工事迹及时推向各个项目,提升整个公司的形象。( <BR>            3 <BR>            )内外结合。优化内部环境的同时,突破空间局限,加强与兄弟单位、与其他行业的联系与合作,与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国内多名高级专家建立多种聘用关系,营造了强有力的外部智力环境;( <BR>            4 <BR>            )远近结合。把改善近期生产环境与企业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结合公司实际,很抓路桥主业,并利用公司上市这一契机,发展多元产业。( <BR>            5 )上下结合。坚持把集团主导作用与下属单位的推动作用结合起来,形成环境创新的强大合力。<BR>             五、载体建设是路桥文化的纽带<BR>              过去,我们运用得比较多的企业文化载体主要有政治学习、开会、办学习班、作大报告等。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集团在对传统载体进行扬弃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充分发挥了管理载体、活动载体和传媒载体的纽带作用:<BR>              1. 运用“管理载体”,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党政工团齐抓共管”。<BR>               <BR>            所谓管理载体,就是让集团各种管理活动承载并传递一定的企业文化内容或信息,让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员工的具体工作之中,从而达到优化和加强企业文化的目的。集团建立健全了“职责明确、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求各级行政领导和业务部门既抓生产经营管理,又要抓企业文化建设,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员工进行文化引导,建立企业文化建设与各方面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切实体现企业文化中有管理,管理中有企业文化,管理就是企业文化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企业宗旨。<BR>              2. 运用“活动载体”,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BR>              以活动为载体,就是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内容寓于各种活动之中,使员工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陶冶情操。集团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广泛开展了“职工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倡导员工加强学习、提高技能、争当先进、多做贡献。集团坚持每年举办“职工篮球赛”、“职工演讲比赛”,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尤其是组织集团内部立志岗位成才、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勇挑重担、业绩突出的一批模范人物,分赴省内外各大工地进行巡回演讲,充分展示、弘扬路桥人“艰苦创业、弥久创新”的时代精神,所到之处,受到了职工的热烈欢迎,被誉为四川路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创举”。集团每年要精心组织一次“职工文艺调演”,集中反映公司两个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路桥人的奋斗与追求,许多节目还被交通厅、省文明办和省委企业工委抽调参加全省的演出评比,成为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品牌。公司党委、工会、团委还以立功竞赛活动为载体,先后组织开展了“创一流品牌、塑企业形象、重科学管理、谋更大发展”、“个人争当岗位能手、集体争创青年文明号”、创“窗口工程”等系列活动,以“人人都是企业形象代言人”为要求,规范员工行为、规范职能部门的窗口服务、规范内部运作管理。<BR>              3.运用“传媒”载体,使广大员工感知、认同路桥文化。<BR>              路桥以《路桥建设》报和各分子公司的《桥工生活》、《川交风貌》、《路一信息》等报纸、杂志这类“大众传媒”为载体,坚持不懈地向员工灌输路桥文化,让员工人人皆知,个个认同,以此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路桥建设》每月出一期,内容包括企业重大决策、重大新闻,工程情况、工地生活,员工先进事迹、典型案例分析,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讲解,表扬、批评、评论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等,每月寄送到集团的每个分子公司、每个项目工地,让每个员工及时了解、认知路桥的发展变化、新人新事,增强集体感和荣誉感。各分子公司,包括各个项目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相继主办了各种形式的报纸、杂志和简报,交流思想、交流工作,共同进步。<BR>              总之,创新已成为路桥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灵魂,它不仅升华了路桥价值观,而且培育了路桥精神,是路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它具有鲜明的路桥个性、时代特色和民族特点,犹如一面旗帜,对路桥广大职工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激励、引导他们的意志和行动。创新正是从路桥的复杂性、艰难性和长期团结奋斗的过程来培育路桥精神的,路桥历史上任何一项成功的创新都是集体智慧和集体劳动的结晶,所以路桥在自身创新过程中培育成了以企业家为中心、以集体主义合作为半径的企业文化圈,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BR>             </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踩
2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8:36: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 躬身实践“三个代表”,努力创新“路桥文化”<BR>                  ——四川路桥集团“创新型企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P>

<>                        四川路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孙云 </P>
<>              文化是人类自身进化中创造的文明状态和成果。历史证明,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迁与进化过程及历史文化的发展,都首先表现为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如文艺复兴与工业革命、明治维新与日本崛起、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等等。可见,文化创新是一切创新和变革的意识准备、动力源泉和价值信念。同样,作为我们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又一次思想大解放,文化大发展,理论大创新,其理论精髓和文化品质就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过程,就是一个革故鼎新的过程;与时俱进的方法,就是一种开拓创新的方法;与时俱进的结果,就是一个除旧布新的结果。因此,创新性是与时俱进的第一特性,也就是“三个代表”的第一特性和第一要求。<BR>                <BR>            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等都是统一的、一贯的,同时也是与时俱进的,它随着时代的变化,在统一中不断发展。特别是对于我们路桥集团这种大型传统国有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亟需近谋远虑的重大课题,因为它是我们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形式,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正是我们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四川路桥有着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们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要很好地发扬光大。但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建设企业文化又要特别注重创新。多年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我们不断调整企业文化的内容,使之与时代的节拍相吻合,与企业自身发展相协调,与市场经济相适应。<BR>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及“路桥文化”的形成<BR>              1、企业文化的涵义:关于企业文化,从广义上讲,它是社会文化的—个子系统,它通过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和生产经营的产品及服务,不仅反映出企业的生产经营特色、组织特色和管理特色等,更反映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战略目标、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狭义上讲,企业文化体现为人本管理理论的最高层次。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文化的大环境产生作用。因此,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新理念,是企业以形成最佳的经营管理机制为目的,以人的管理为主体,以企业精神的共识为核心,以群体行为为基础的企业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企业管理系统。<BR>              2、“路桥文化”的形成和内容: 存在决定意识,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在企业图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中形成的。 <BR>            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要生存、要发展,但是客观条件又存在某些制约和困难,为了适应和改变客观环境,就必然产生相应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也只有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化,才能被多数员工所接受,才有强大的生命力,路桥艰苦创业的传统文化就是在路桥人数十年的艰难困苦中铺筑起来的。<BR>              “路可观政”,路桥的历史,实际上是共和国的一个缩影。国家落后,路桥也落后,国家发展,路桥也发展。从共和国诞生到六十年代交通基础建设时期,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为发展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的经济,老的路桥人奋战在川藏公路和三州地区,经历了冒风雪、吃野菜、住帐篷、打土匪、修公路的艰苦岁月;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的三线建设时期,大批路桥职工又转战大西南,日夜奋战在攀枝花和川云西线公路和成昆铁路上,“蓝天作帐、大地当床”、“白天杠杠压、晚上压杠杠”就是对当时路桥人的真实写照。艰难的环境,困苦的生活,繁重的劳动,巨大的压力,造就了一代代敢于战天斗地、善于开天辟地、勇于前赴后继的路桥人,形成了“艰苦创业、勤劳朴实、勇于奉献、团结互助”的路桥传统文化,并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 <BR>            1998 年公司改制重组,我担任集团董事长以来,团结班子成员,利用短短 3 <BR>            年时间,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快速发展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增长,综合实力空前提高,年产值由 3 年前的 6 亿元增加到 30 <BR>            亿,市场占有份额由 10 亿增加到 65 亿,利润水平由亏损 2600 万到每年实现赢利近 2 <BR>            亿,成功地实现了新的跨越,完成了四川路桥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创业”,打败了贫困。<BR>              然而,刚打败贫困的路桥人又陷入了一种比贫困更为可怕的怪圈:面对成绩自我满足、“小富即安”的思想,面对市场压力丧失信心、悲观绝望的念头,面对传统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的态度以及自私、自大的现象开始在一些员工中滋生。对此,我们毅然提出了“战胜骄傲自满”、“战胜消极自卑”、“战胜传统陋习”、“战胜自私自利”的“四个战胜”思想和“二次创业”理念,及时调整了路桥人的思维。战胜骄傲自满,就是要目光远大,摒弃井底之蛙的意识,居安思危,注重积累,提倡新时代的艰苦创业;战胜消极自卑,就是要坚定信心,不妄自菲薄,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有必胜的信念;战胜传统陋习,就是要根除因长期野外流动分散施工所容易形成的山头主义、自以为是、小富即安的思想;战胜自私自利,就是要将个人客观存在的私欲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统一。从而逐渐形成了“团结拼搏,敬业爱岗,务实创新,追求一流”的企业精神。<BR>              现在,集团上下已深刻认识到,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是关系企业生存的当务之急。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的聚变环境之中,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作为一种社会需求,已成为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管理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仍沿用传统的文化形态经营企业是不行的,要学会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管理企业和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面对“西部大开发”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时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路桥作为传统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观念和体制的弊端,阻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及时制定了“一业为主、两翼并举、多元发展”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百年路桥”的宏伟目标,强调以实施战略性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通过 <BR>            5-10 年努力,完成集团的“二次创业”,实现“总资产上百亿,营业收入达 50 <BR>            亿”的奋斗目标,把公司建成一个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为公司的发展壮大作了准确的文化概括和战略定位。<BR>            二、优秀管理者团队是路桥文化得以发扬光大的关键  <BR>              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不是客观环境的消极反映。在客观上出现对某种文化需要往往交织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之中,羁绊与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之内,因而一开始总是只有少数人首先觉悟,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者。正是由于少数领袖人物和先进分子的示范,启发和带动了企业的其他人,形成了企业新的文化模式。我多次在集团工作会上讲,企业经营管理者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者,也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塑造者。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是企业经营者的文化。我作为四川路桥的第一管理者,必须把企业文化建设当作自己的重要职责,时刻担在肩上、挂在心头,深感担子沉重、压力巨大。因此,我比较注重发挥优秀管理者团队的核心作用,这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优秀团队是一个积极合作的、以完成共同的目标为目的、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共同奋斗的精神以及有效的激励、创新精神的组织。企业的每一个进步、每一次发展,都无不打上企业家及其团队的烙印,路桥也不例外。我经常给下属讲,作为第一管理者,应当具备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如果说企业文化就是管理者文化,那么,能够经得住知识经济的挑战,并能始终沿着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去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应当成为我们这些国有企业管理者的自觉行为。这几年公司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于风口潮头,关键就在于有一个思想解放、思维敏捷,懂经济、会管理的优秀管理者团队。团队成员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勤政务实,廉洁自律,始终保持着一种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在这个优秀团队内部,不管资力的深浅和职务的大小,大家都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恪尽职守,富有战斗力。这些年,我本人先后被评为“四川十大杰出青年”、“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厂长(经理)”、“全国交通系统劳模”,并获得了全国“茅以升桥梁青年奖”和中国青年的最高荣誉——“中国五四青年奖章”等,先后受到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样,集团党委也连续三年被省直工委、省交通厅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集团领导班子连续两届被交通厅评为“开展‘四好’活动成效显著领导班子”。这些年,在异常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个优秀团队引领企业一次次地经受住了市场风浪的考验,保持了稳健的发展势头。集团公司先后被评为 <BR>            “四川省纳税百强企业”,连续 5 年位居 “全国建设系统经营业绩前 100 位企业”的前列,相继荣获 <BR>            “四川省国有建筑企业最佳效益首强和综合实力首强”,“四川省先进单位”,“中国企业 500 <BR>            强”,为国家交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BR>            三、“以人为本”思想是路桥文化的核心 <BR>              “三个代表”中,无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实施主体和服务对象都是一个字“人”。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以人为本”,凝聚人心,推动企业发展,必须得人心、顺人心、暖人心。这不仅关系到领导者个人的声望和威信,而且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兴衰存亡,“企业即人”,“企”无人则“止”,尤其在改革改制的攻坚阶段,结构、利益面临调整的形势下,更要抓人心,坚决不办伤害职工利益的事,多办、办好对职工负责的事,用真心、热心、爱心赢得职工与企业、与领导者的同心,从而保证集团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多年来,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狠抓“两大工程”:其一,以“提高职工收入、改善职工生活条件、关心职工成长成才”为主要内容,狠抓“人心工程”,开发“人心财富”; <BR>            其二, 以“发掘人才、培育人才、用好人才”为主要内容,狠抓“人才工程”。<BR>              首先 <BR>            ,开辟“三个锻炼”用才途径。让优秀年轻干部接受考验。在实践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是我们党培养造就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年轻干部只有投身生产一线,投身改革和建设实践,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密切与一线职工的联系,培养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增强综合分析能力和独立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人员。一是坚持下基层锻炼制度。对于刚进入公司的大中专毕业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都要安排他们到一线工地锻炼,及时转变他们的思想作风,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同时,对一些有发展潜力、特别优秀的年轻干部,适时安排他们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外学习考察,增强他们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完善交流轮岗锻炼制度,对那些工作经历比较单一或者在一个分子公司任职时间较长的管理干部及时进行交流和轮岗,使他们不断丰富阅历,增长才干,积累经验,提高全面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实行关键岗位锻炼制度。注重给年轻干部压担子,把年轻干部放到分子公司的党政正职、常务副职等关键岗位和急、难、险、重等重要岗位上进行锻炼,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提高其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BR>            其次,加强“三个素质”成才教育。 小树苗要长成参天大树,既要有内在的素质,又要有阳光雨露的滋润。面对每年数百名大中专毕业生以及 3000 <BR>            多位一线青年骨干,我们确立了“公司发展关键靠人才支撑,人才成长重点在企业培养”的观念,加强青年一代的教育培养。从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和社会心理素质三个方面加强培训,坚定政治信念,培育献身精神,激发他们学经济、懂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工作的适应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及时防止和克服他们从学校带来的“娇、骄”二气。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做好日常考察、跟踪考察和综合考察评定工作。<BR>              几年来,集团通过“给权力”、“给舞台”、“给担子”、“给荣誉”等途径,促使人才快速成长,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很多青年技术人员相继获得了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或被评为各级劳模、各种先进等。<BR>            四、创新是路桥文化的灵魂<BR>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带来生机,创新意味着活力,创新孕育着发展。创新之于企业,尤其如此,现代企业的真正存在,不仅仅是实物资产的存在,更是文化的存在。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新阶段,一个企业的发展与进步,不管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都是不断地积累和扬弃着自己创造出来的企业文化,要么你拥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要么你固守着落后的企业文化。要代表先进企业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文化创新,这种文化的创新集中反映在管理的创新、环境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上。<BR>              1、 练内功增效益,实施管理创新。<BR>              管理,是一个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管理文化。管理创新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集团公司始终紧紧扭住管理这一主题不放,不断通过管理的创新,激发企业活力,向管理要效益,靠管理增效益,实现了企业的持续发展。首先,加强基础管理。集团结合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通过开展“管理效益年”、“成本控制年”等主题活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实现最大效益。目前已经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符合路桥自身情况的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管理已步入正规化、科学化轨道;其次,加强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针对集团分支机构多、工程项目分散这一现状,逐步做到会计核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的集中化,通过预算调节对下属分支机构的财务活动进行平衡控制,并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资金散乱、信息失真和监控不力等财务问题;第三,加强和规范项目管理。项目是集团实现效益和利润的源头,为此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实践,建立和完善了项目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实行“项目风险抵押承包合同制”,充分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使项目真正成为集团的利润源泉。<BR>              2. <BR>            抓质量求生存,实施科技创新。企业的生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市场认可度或者说接受度,对于路桥企业而言,工程质量事关生死存亡与发展,高质量的工程产品是我们占领市场的通行证。因此,公司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建立和完善了 <BR>            “三级质量保证体系“ ,实行 “质量终身责任制“ ;实施和保证了 ISO9002 质量体系的有效运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了 “岗位练兵 , <BR>            技术比武“ 活动;在许多项目组织成立了 QC <BR>            课题小组,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施工难题,促进了工程质量的提高。集团还根据各公司的专业分工,不断突出自己在高速公路和特大型桥梁施工中的技术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近年来,集团承建的工程合格率 <BR>            100% ,优良率 90% <BR>            以上,一些项目相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鲁班奖”和“天府杯”,集团公司被评为“四川省质量管理先进单位”。<BR>            科技创新必须以一定的投入为前提,这种投入实际上是对企业生存的投资,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集团先后投入 4 <BR>            亿多元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购置了大批国际先进水平的路桥施工设备,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技术讲座和操作人员培训班,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努力提高施工质量水平。<BR>              3. 造环境集合力,实施环境创新。<BR>              积极、向上,宽松、高效的环境是企业拓展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集团着重从“五个结合”上切实加强对环境创新工作的组织实施:( <BR>            1 )软硬结合。一方面出台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工作条例,加大制度环境、法制环境建设力度;同时着力硬件建设,更新工程设备,改善企业外观形象。( <BR>            2 <BR>            )点面结合。以直管项目为重点,带头开展创建“青年文明号”、“文明班组”、“窗口工程”活动,将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优秀的员工事迹及时推向各个项目,提升整个公司的形象。( <BR>            3 <BR>            )内外结合。优化内部环境的同时,突破空间局限,加强与兄弟单位、与其他行业的联系与合作,与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与国内多名高级专家建立多种聘用关系,营造了强有力的外部智力环境;( <BR>            4 <BR>            )远近结合。把改善近期生产环境与企业长远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结合公司实际,很抓路桥主业,并利用公司上市这一契机,发展多元产业。( <BR>            5 )上下结合。坚持把集团主导作用与下属单位的推动作用结合起来,形成环境创新的强大合力。<BR>             五、载体建设是路桥文化的纽带<BR>              过去,我们运用得比较多的企业文化载体主要有政治学习、开会、办学习班、作大报告等。为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集团在对传统载体进行扬弃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充分发挥了管理载体、活动载体和传媒载体的纽带作用:<BR>              1. 运用“管理载体”,实施企业文化建设“党政工团齐抓共管”。<BR>               <BR>            所谓管理载体,就是让集团各种管理活动承载并传递一定的企业文化内容或信息,让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员工的具体工作之中,从而达到优化和加强企业文化的目的。集团建立健全了“职责明确、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要求各级行政领导和业务部门既抓生产经营管理,又要抓企业文化建设,在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广大员工进行文化引导,建立企业文化建设与各方面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工作机制。切实体现企业文化中有管理,管理中有企业文化,管理就是企业文化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企业宗旨。<BR>              2. 运用“活动载体”,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BR>              以活动为载体,就是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内容寓于各种活动之中,使员工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陶冶情操。集团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广泛开展了“职工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倡导员工加强学习、提高技能、争当先进、多做贡献。集团坚持每年举办“职工篮球赛”、“职工演讲比赛”,在职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尤其是组织集团内部立志岗位成才、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勇挑重担、业绩突出的一批模范人物,分赴省内外各大工地进行巡回演讲,充分展示、弘扬路桥人“艰苦创业、弥久创新”的时代精神,所到之处,受到了职工的热烈欢迎,被誉为四川路桥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创举”。集团每年要精心组织一次“职工文艺调演”,集中反映公司两个文明建设的巨大成就和路桥人的奋斗与追求,许多节目还被交通厅、省文明办和省委企业工委抽调参加全省的演出评比,成为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品牌。公司党委、工会、团委还以立功竞赛活动为载体,先后组织开展了“创一流品牌、塑企业形象、重科学管理、谋更大发展”、“个人争当岗位能手、集体争创青年文明号”、创“窗口工程”等系列活动,以“人人都是企业形象代言人”为要求,规范员工行为、规范职能部门的窗口服务、规范内部运作管理。<BR>              3.运用“传媒”载体,使广大员工感知、认同路桥文化。<BR>              路桥以《路桥建设》报和各分子公司的《桥工生活》、《川交风貌》、《路一信息》等报纸、杂志这类“大众传媒”为载体,坚持不懈地向员工灌输路桥文化,让员工人人皆知,个个认同,以此统一全体员工的思想。《路桥建设》每月出一期,内容包括企业重大决策、重大新闻,工程情况、工地生活,员工先进事迹、典型案例分析,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讲解,表扬、批评、评论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等,每月寄送到集团的每个分子公司、每个项目工地,让每个员工及时了解、认知路桥的发展变化、新人新事,增强集体感和荣誉感。各分子公司,包括各个项目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相继主办了各种形式的报纸、杂志和简报,交流思想、交流工作,共同进步。<BR>              总之,创新已成为路桥文化的核心内容和灵魂,它不仅升华了路桥价值观,而且培育了路桥精神,是路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它具有鲜明的路桥个性、时代特色和民族特点,犹如一面旗帜,对路桥广大职工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激励、引导他们的意志和行动。创新正是从路桥的复杂性、艰难性和长期团结奋斗的过程来培育路桥精神的,路桥历史上任何一项成功的创新都是集体智慧和集体劳动的结晶,所以路桥在自身创新过程中培育成了以企业家为中心、以集体主义合作为半径的企业文化圈,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BR>             </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路桥隧】 ( 湘ICP备16018960号-1 )  QQ群:【路桥吾爱-lq52.com】

GMT+8, 2024-11-28 16: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